股票行情分析软件:601868 中国能建——股票行情主力资金的最新股票行情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产业链融合、要素融合、区域融合“四大融合”,让融合无处不在,向着“交融”“数智”“联通”三大趋势蓬勃发展。“七网融合|
|”理念一经推出,便很快得到了多地政府的高度关注。 |
| “我国曾经的规模化发展导致很多产业趋于碎片化,特别是要素之间和产业链之间融合程度较低,纵向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宋|
|海良认为,未来的“七网”融合,是以智能化、自动化和智慧化、数字化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施工建造、智慧化的管理,最终把所有|
|“七网”放在一个大平台统一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其中,数字化技术是产业之间、能源之间和要素之间,甚至区域之间融合的关|
|键支撑。他表示,中国能建作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力军,有义务扛起一体化融合化发展这面大旗。 |
| 尤其是围绕“能源+”融合发展,中国能建以融通融合为底层逻辑,以能源融合发展为结构框架,持续放大自身在能源电力领域的 |
|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强化需求引导与模式创新,主动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项目策划、模式设计、融资落地一体化方案,致力于为各|
|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的能源融合发展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成功开发了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数能融合示范项目、山东|
|枣菏高速光储一体化交能融合示范项目,另有多个“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
| 8月31日,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天等县驮堪乡牛舍“牧光互补”屋顶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推动了养殖畜牧业与光伏发电产业 |
|的有机结合,是广西首个“牧光互补”示范性项目,也是中国能建崇左“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的首个并网发电项目。|
| 截至目前,中国能建旗下的一体化项目(包括风光一体化、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光储氢一体化等)签约规模和金额均位居业内企业|
|前列,2021年能源一体化项目签约金额超千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公司累计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超过2500万千瓦。 |
| 创新助力产业升级升温 |
|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能源领域的很多核心技术,实际上是掌握在包括中国能建在内的建设企业手里,特别是规划设计和项目管|
|理等方面。”提到科技创新这一话题时,宋海良说。 |
| 宋海良认为,中国能建有责任、有义务成为产业链链长企业。在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打造方面,综合储能技术、综合集成技术、降碳|
|减碳以及去碳技术、特高压输电线路等核心技术都是中国能建的“名片”,如今在新的场景、新的时代要求下,中国能建要把新能源建|
|设“升级升温”。 |
| 近年来,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能建牵头组建了新型储能创新联盟、产|
|业联盟、供应链联盟等创新平台,在绿色低碳、能源大数据、压缩空气储能、氢能、高空发电、地热等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接连取|
|得了关键性突破性进展。 |
| 5月26日,中国能建设计建设的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成功投运。作 |
|为世界首创工程,该项目将创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体系,推动储能产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引领智能电网向|
|低碳、绿色的方向建设与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 |
| 在氢能领域,中国能建是较早开展氢能前瞻性研究的中央企业之一,2010年开始牵头承担和参与了多个国家级氢能相关研究课题。|
|2022年1月,注资50亿元成立的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注册资金最大的氢能业务公司。中国能建正在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具 |
|有“一基地三中心”功能的综合型氢能园区,包括绿氢供应基地、氢能示范应用中心、氢能装备制造中心和氢能研究中心,这是氢能技|
|术和产业集聚升级的重要示范项目。 |
|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魂,是企业的根,是企业永远前进的动力。”宋海良表示,科技之变带来了绿色低碳经济、共享经济和数字经|
|济的日新月异,而科技之变又将带来产业之变、竞争格局之变,甚至整个行业的剧烈变化。“再过3至5年,中国能建的创新成果会进一|
|步凸显。” |
└───────────────────────────────────────────────────────────┘
┌────────┬─────────────────────────────────────────┬────────┐
| 2022-11-04 |多家机构调研中国能建(601868) 折射央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显亮点 | 证券时报网 |
├────────┴─────────────────────────────────────────┴────────┤
| 11月4日晚间,中国能建发布机构调研公告。公告显示,二十余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到场参会,共同就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情况、 |
|新能源业务以及再融资进展等情况进行交流。 |
|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能建上市一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沪市央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历程。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迈入收|
|官之年,沪市央企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沪市央企的社会责任意识也不断强化,|
|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方面先行先试,为落实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
| 央企中国能建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
| 刚刚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中国能建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17.82亿元,同比增长15.36%,归母净利润41.78亿元,同比增长|
|24.32%。公司在调研中表示,前三季度业绩向好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建设等工程建设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和综合|
|智慧能源建设板块新签合同金额达2669亿元,同比大增108.32%。 |
| 调研中,公司还详细拆解了相关新签合同的具体结构,其中风电项目占比39%,太阳能发电项目占比47%,生物质发电项目占比3%,|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占比4%,储能项目占比6%,氢能项目占比1%。 |
| 同时,公司也在调研中回应了前三季度毛利下滑的原因。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盈利空间收窄。对此,公司|
|表示主要因疫情及俄乌冲突影响,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施工、水泥、民爆等板块盈利空间收窄所致。 |
| 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公司在能源建设领域的各类重大项目亦引人注目。调研中,中国能建方面表示,公司|
|拥有6家大型区域性电力设计院和14家省级电力设计院,利用参与区域“双碳”战略咨询和新能源发展规划、零碳工业园区规划以及提 |
|供电力行业碳减排系统性解决方案等契机,可提前介入与提早布局相关项目,掌握项目开发先机,筛选优质项目重点开发。另一方面,|
|公司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
| 在做大做强能源建设业务的同时,中国能建也积极借力资本市场,利用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多种方式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 |
| 公司于2021年9月28日A股上市后,迅速于当年11月启动下属民爆领域子公司易普力的重组上市事项。今年三季报显示,分拆易普力|
|重组上市已获得国资委批复,并已获得交易双方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履行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审批程序。 |
| 中国能建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多支类REITs产品,包括全国首单新能源发 |
|电基础设施类REITs、首单“碳中和”类REITs、首单出表型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类REITs等。公司还于今年10月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 |
|资不超过150亿元,用于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综合能源项目,包括光伏、风电、氢能、储能,以及新能源工程施工、新能源重大装备采 |
|购、生态环境治理、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机构调研中,中国能建表示,目前具体方案尚在论证中,公司将根据事项进展情况,严格按|
|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 央企改革成效显著 深入实施专业化整合 |
| 中国能建上市一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沪市央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历程。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迈入收官之年,沪市央|
|企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
| 据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沪市262家央企市值逾15万亿元,在沪市中占比超过3成,相较2020年初沪市央企市值增幅超过7%,|
|规模持续提升。资产规模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沪市央企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224.99万亿元和26.41万亿元,相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
|28.43%和23.09%。经营方面,沪市央企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1年度,沪市央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67万亿元,净利润2.48万亿元, |
|相较2019年22.22万亿元的营收、2.12万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而言,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8.2%。 |
| 记者关注到,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上市平台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 |
|以优势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推动提升央企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提升,并引导上市公司|
|切实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助力做精做强主业。 |
| 近年来,沪市央企也不断深入实施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加快资源有效整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实|
|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今年以来,沪市央企共披露重组方案10家次,涉及交易金额约514亿元;完成非公开发行4|
|家次,募集资金约63亿元。例如,中国建材集团已推动旗下宁夏建材、祁连山、中材国际等多家公司启动重组,理顺集团内部业务架构|
|,解决同业竞争,并完善公司产业链,实现行业深度整合。又如,中国宝武集团下属宝信软件、宝钢包装通过重组,进一步做优、做强|
|、做大主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再如,建筑央企中国电建通过资产置换,以持有的房地产板块资产与控股股东下属优质电网辅业资产进|
|行置换,为解决同业竞争、优化资源配置铺平道路。 |
| 同时,沪市央企也积极利用分拆上市,优化子公司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业务板块估值,打造专业化上市平台。今年以来,中国西电、|
|中国交建先后公告分拆预案,拟将下属电器设备检测、咨询设计等板块独立上市,从而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此外,再融资也|
|成为不少央企青睐的手段,除中国能建外,近期,沪市金融央企邮储银行更是抛出450亿元定增方案,拟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为公 |
|司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
| 以储能新技术为突破口 央企助力低碳转型 |
| 近年来,沪市央企的社会责任意识也不断强化,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方面先行先试,为落实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ghld8.com/gszb/2022-12-06/6059.html